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604章 终章

第604章 终章(2 / 21)

店,解救孔夫子’,这句话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孔子和孔家正式切割。

  舆论的转变,让流落在外的孔氏子弟愈加的低调。

  孟家(孟子后裔)等先贤后裔,也学会了夹着尾巴做人,不敢再动不动就把祖宗名头抬出来吓人。

  对此,老朱自然是非常高兴的,亲自出面废除了所有对先贤后裔的册封。

  然后朱标出面对先贤后裔进行了训诫,让他们莫要堕了先祖声誉。

  朱雄英则给圣贤庙的先贤,又追封了一系列荣誉,以示对先贤的肯定。

  就连朱熹、二程等理学先贤,也同样进行了追封。

  这让一直惶恐的理学派,终于安下心来。

  朝廷此举就是表态,对理学的打压到此为止。

  以后老老实实地做学问,不要搞什么圣人之言不可违,也不要拿什么礼教去荼毒百姓。

  言归正传。

  科举的废除确实为朝廷带来了诸多不便,期间一直有官吏奏请恢复科考,都被压了下来。

  原因很简单,在大同思想没有成熟并传播开,朝廷是不会恢复科举的。

  事实上,陈景恪和朱雄英也一直在探讨这件事情。

  长期罢科举并不是一件好事。

  目前朝廷用察举制,解决了官吏选拔的问题。

  可这套制度的优缺点,汉朝已经给后人示范过了。

  短期内确实非常有效,长期就会被官僚和地方大户把控,形成豪强门阀集团。

  现在先贤后裔的册封被取消,理学也被打压成为普通学派,大同世界也已经传播开来。

  是时候恢复科举了。

  不过陈景恪却并不准备就这么恢复,他要对科举规则进行改良。

  “超过四十岁不得再参加会试。”

  这个年龄可不是陈景恪乱说的,而是翻阅了历代进士资料得出的。

  除了个别天才,可以在十几二十几岁就考中举人进士之外。

  大多数人考中进士的年龄在四十岁左右。

  至于三四十还考不中举人的,比如儒林外史里的范进,这种就属于没有天分的。

  可即便如此,他中举之后立马就成为大家嘴里的‘文曲星’下凡。

  陈景恪不想再让‘范进’的悲剧重演,所以才设定了四十岁中进士的标准。

  之所以设定在四十岁,而不是更加年轻,也是为了照顾底层读书人。

  他们没有良好的师资资源,需要更长时间学习才有机会中举。

  如果设定成三十五岁乃至更加年轻,对他们很不公平。

  如果四十岁还考不上,也没必要再继续死磕科举了,换个行业说不定会更好。

  对于他的这个建议,朱雄英自然是同意的。

  作为年轻的皇帝,他也不希望满朝文武都是白发苍苍的老翁。

  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