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师兄帮我看住朱升(6 / 9)
不出门。他们经常走亲访友,还会四处游学。
朱元璋和应天的名声,季仁寿从交好的文人那里听闻过,他的友人对朱元璋的评价十分极端,要么深恨,要么十分欣赏,几乎没有中间态度的人。
季仁寿不愿出仕,所以不想撞见朱元璋。趁着朱元璋不在应天,他去应天亲眼看一看,满足一下好奇心也不错。
季仁寿的夫人又道:“你师兄施子安邀你去平江你去了,师弟邀你去应天你也应该去,别厚此薄彼。我想伯温说不准也有这个意思,替你堵子安的嘴呢。”
季仁寿的师兄施子安,便是施耳,号耐庵,也就是后世著名的施耐庵。
施耳和刘基不仅是同榜进士,还同在郑复初门下学过经。所以施耳也是刘基的师兄,只是两人性格有些相似,所以合不来,关系很差。
现在施耳和刘基各辅佐一方主公,关系就更不可能好了。
季仁寿听到夫人提起施耳,不由叹气:“也罢,我去一趟应天吧。”
他明白了夫人的意思。
施耳在张士诚那里过得并不好。若应天不错,他虽自己不出仕,或许能劝劝施耳。
不过季仁寿其实不抱希望。
施耳是一个性子很执拗的人,而且施耳的年纪也已经大了。他或许会离开张士诚,但不会再投他人。
总有些文人会把“忠君”看得很重。
施耳背弃元朝选择张士诚是为了结束乱世。他择了一次主,将所有雄心壮志都寄托在这一任主公身上。当他离开这个主公的时候,就代表丢弃了所有雄心壮志。
季仁寿顶多劝施耳早些离开张士诚,别和张士诚共沉沦,和他一同隐居做伴也不错。
季仁寿收拾行囊踏上去应天的马车时,季仁寿的夫人烧掉了刘基给她写的信。
这乱世之中,哪有什么可以安全隐居的地方?
朱元璋战胜陈友谅之后,与张士诚必定有一场大战。到时候整个江浙都会燃起战火。
季仁寿年老体弱,哪能和流民一起四处逃命?恐怕战乱一起,他很快就没命了。
“入主中原者必定是基之主公。应天会是天下最安全的地方。请嫂子定要劝服师兄!”
季仁寿的夫人把烧掉的书信的灰烬埋入花盆中,幽幽一叹。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丈夫要隐居,她就随着丈夫隐居。
但隐居也可以找一个安全的地方,不是吗?
应天啊……季仁寿的夫人从书架底部拿出一个话本,话本封面上画着一握着旗帜的戴甲女子,旗帜上是话本的名字——《秀英夫人》。
……
刘基写信给季仁寿时,就让朱元璋派出一队精兵帮他护送师兄去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