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嫡幼子的从容人生 > 第26章 县试(三)

第26章 县试(三)(1 / 4)

纵然不少考生怨声载道,考试还是要进行下去。

高门子弟虽然心里窃喜非常,面上也得忍住不动声色。

虽然已经提前开考了,但这场考试却一直持续到下午申时,直到科场响起最后的催音鼓,许多学子才不情不愿的交上了卷子。

令人觉得玩味的是,不论什么出身的学子,除了个别两个,基本上都是踩着点交上来的。

这群小子,都不简单啊,王开远怎么说也是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好几年了,揣摩人心的本事虽不如那些人老成精的老狐狸,但他自品也有几分心得。想想自己在他们这个年龄,要是遇到这样的好事,恐怕早就喜形于色了。现在看看,不管心里是不是乐来了花,最起码一个个面上都是端的住的,后生可畏啊!

重头戏前两天都考完了,接下来的一天考官们就没出什么幺蛾子,也或许是因为他觉得已经折腾够了。

上午考了一篇策论,要求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为题破文。这是常被踩中的点,赵秉安看到这道题目就松了口气,虽然他昨天做题很爽,但要是天天都那样,那他们这届科考的公正性就会被质疑,而后恐怕会掀起不少风波。

好在,这王大人还是比较靠谱的。听听外面的动静就知道考生们对这次题目的接受度远比昨日要好。

这道题目虽然不难解,但要想写的出彩也不容易,好在时间还算宽裕,赵秉安在脑中拟定主意之后,先在草稿纸上拟下大纲备用,然后就敛袖停手,开始思索这篇文章该如何下笔了。

要是考民生时事,那赵秉安可能会细细捉摸考官的用意喜好,遣词造句上迎合一二来搏个好名次,至于会不会被人骂媚俗,这就好笑了,骨子里再清高也要分场合啊,再说既然决定了走官途,那就要学会最基本的妥协。

不过现在既然考经义,那原本的打算就不能用了。经典写好了也可以翻出新意,但不能太过离经叛道,这个世道还不讲究言论自由。虽说当今比较宽宏,可文字狱也不是没有兴起过,要不然前朝方氏一族是怎么没得。

扯远了,眼下这篇策论才是重点,赵秉安进学到如今已经差不多六年了,四书五经早就被刻进了脑子里,又有邵雍在身边耳提面命,时时提醒,可以说,他对这几本书的理论层面已经吃的透透的了。这道题破题点不多,“敏慎” “正道”还有最关键的“好学”,满打满算不超过三点,只凭这三点构建出一篇层次鲜明,笔酣墨饱的文章,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