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逐渐萌芽的亡清之志 (2)(16 / 23)
,专制的暴政变为革命的暴政。
怎样才能在避免革命的前提下一剑封喉地杀死清廷,缔造共和?
顶层亡清。
当这四个字在袁世凯脑海中闪现时,一道闪电划破了黑云笼罩的天空。
他微微颤抖,胸口起伏,直至放声大笑!
袁世凯,先知看到的,你看到了。先知做不到的,你替他们先行。你说过,要是你手上有十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我知道你不想立言只愿立功,你的志向是“万里江山眼底横”。
然而,这毕竟是一台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庞大且黑暗的政治机器。“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干云霄”(作于十二岁),怎么办?
黑洞吸纳一切,将万物碾成齑(激)粉。我却要与黑洞同黑,融为一体。在遵循其运作逻辑,从内部窥测到全貌,纤毫毕现后瞄准破绽,一击毙命!
这是肢解清廷的不二法门,用大头后来的话说,类似于拔树:专用猛力,拔不出树根;过分去扭,树根又会折断。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左右摇撼不已,把树根的泥土松动后,不必用大力气便可一拔而起。清朝是棵大树,还是两百多年的老树,拔起来不容易。闹革命,都是些年轻人,有力气却不懂如何拔树,闹君主立宪的懂得拔树却没有力气,我今天忽进忽退,就是在摇撼大树,等到泥土松动,自然会被拔出来。
雨停了,云开见日。
阳光把袁世凯的脸庞映得绯红,他终于明白,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无黑暗的时刻,而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无卑下的情操,而是永不被卑下所屈服。
转身时,目光又和堂叔相遇。
四目相对中,静谧被隐隐传来的吟唱声打破: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
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也不必吸取大泽与长江,
那只是落日的倒影。
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
埋没在紫霭的冷烬。
何不回身挥杖,
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
“求官建功,拯救天下”。这是袁家陈陈相因的祖训,而直到袁世凯的出现,才被赋予了新义。
“以杀止杀,而杀杀人者,杀即止矣。”(作于十六岁)
杀人者,满清也。
死者的名单,罄竹难书!
孙承宗、史可法、张煌言、刘宗周、倪元璐、施邦曜、陈子龙、夏完淳、黄道周、李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