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中国误会了袁世凯 > 第五章 借势党争,建成北洋班底 (2)

第五章 借势党争,建成北洋班底 (2)(1 / 22)

是自由之身(待业青年),随时可供朝廷任使(请求上岗)。

吹拉弹唱成功击中了李鸿藻的软肋,他给袁世凯下了“家世将才,娴熟兵略”的评语,将他调到军务处等候差遣。

接着,大头又使出求官六字诀里的“空”——排除一切干扰,四大皆空慢慢磨。

他在嵩云草堂(由袁甲三兴建的河南会馆)住下,召集一帮幕友撰写兵书。

当然,这些人加起来也比不上一个王修植。人家毕竟是成功案例,所写的条陈助胡燏棻谋得了练兵大臣一职。

而且,李鸿章倒台后,王修植被王文韶延揽至幕中,通过他正好也可以结识新任的直隶总督。

但王修植不这么想。

虽然你袁世凯官衔大,但你不但没文化,还是引发战争的罪魁祸首,我何必要与你同流合污?

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苏轼《留侯论》

亡清之志,岂是肉眼凡胎所能破识?

袁世凯专程跑到天津,觍着脸巴结,狂使“钻”字诀,三天一小请五天一大请,侯家后上档次的妓院都逛了个遍,终于赢得王修植的信任,将练兵条陈的初稿交给了大头。

为了扭转世人对他的误解和不良观感,袁世凯还经常好整以暇地到北洋群僚常去的茶馆闲聊。

据李鸿章的笔杆子于式枚回忆,每当袁世凯谈论在朝鲜的往事时,大家全都凑过来仔细聆听,被他神乎其神的经历所折服,目为一世之雄。久而久之,只要袁世凯一来,全都戏言“曹操到了”,他也漫不经心地答应大伙。

功夫不负有心人,袁世凯终于博得了包括张之洞和晚清重臣刘坤一在内的朝臣的一致好感。

此情可待成追忆,就是心里过不去

但凡了解光绪惨淡童年之人,都知道翁同龢才是攻略的重点。

虎妈慈禧,对自己的亲生儿子都铁石心肠,更不消说对光绪了。

这直接造就了皇帝懦弱的性格,也将翁同龢推上了慈父的角色。只需一场戏,尽在不言中:每当雨夜,空旷而孤寂的宫殿里,师徒二人总是抵足相谈。一阵响雷传来,胆小的光绪“噌”地扑到了翁师傅的怀里……

为了拿下翁同龢,袁世凯不惜一切。他找到旧怨张謇,尽弃尊严,求他代为引见。张謇究竟是干大事的,也不计较,当即答应。

第一次会面,大头呈上了练兵条陈,百般游说。可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