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天朝崩溃,幕后操控时局 (1)(18 / 24)
“误国殃民”的朝旨公布了。
事实上,朝旨并没有冤枉川路公司的大股东和高管——折腾得民穷财尽也没见着铁路的影子,还搞出一堆财务窟窿。
川绅自知理亏,集体呈请朝廷,百般辩解,并试探着问了一句:从前已收已用股款,将来如何退还?
为了施压,还不忘把升斗小民推到前台:
小民最恐本息俱无,款归无着……
出轨的和谐号
川路公司账面上还有七百万两余款,盛宣怀有两个方案可选:一、余款退给商民,已用之款转为国家股票,再慢慢退本还息;二、只退余款,已用拒不承认,把包袱扔给地方政府或那些大股东。
第一种方案正是王人文积极争取的——实在无法商办,至少不要给商民造成损失。
问题是,在盛宣怀看来,所谓的“已用之款”根本没用到正道上,就是亏空,第一种方案完全不用考虑。
OK,那方案二呢?各退一步,耐心说服,至少不会酿成民变。
可惜,盛宣怀属于那种干坏事都干得理直气壮的,他选择了一条挑战所有人底线的不归路。
国产价值观里最混账的一条莫过于:因为你黑,所以我要更黑。
最后,所有人都很生气。
盛宣怀的逻辑是:川路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租股,即农民的散碎银两,余款总额虽大,但分摊到每个农民头上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小钱。而且,经年日久,农民或许早已丢了收据,或许在层层倒卖中成了糊涂账。总之,这笔钱即使退回去,多半也到不了老百姓手上,而是被地方政府或个别经办人员侵吞。
既如此,还不如纳入中央财政。
在此流氓精神的指导下,盛宣怀和度支部酝酿出台了专门针对四川、比其他各省更为苛刻的收路方案:余款不退,全部转为国有。发给商民国家股票,将来盈利可以分红。
问题是,到时路权还在不在中国都不好说,即使在,通车根本就遥遥无期。事实上,川汉铁路真正全线贯通的日期是2012年7月1日……
路、款皆夺,盛宣怀成功荣膺四川人公敌。
王人文还想再争,邮传部已下令给垂直管理的成都电报局禁止再发有关铁路的邮电。
交涉渠道堵死,形势骤然失控。
1911年6月17日,赤日无光。成都各社会团体和川路公司的股东总计两千余人,云集在铁路公司举行控诉大会。
首先上